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1-5月装载机共计销售53823台,挖掘机共计销售122333台,装载机与挖掘机规模在4:10左右。
不同于挖掘机等市场的火爆,装载机市场略显平淡,但其在散料装卸领域的优势很难被替代,关键需求相对稳定。此前,诸多业内人士在接受本刊采访时都认为中国装载机的年销量会稳定在10万台这个数量级上。

从2019年初露端倪,可能会深刻影响装载机行业的新的变量到2021年更加凸显,电动装载机产品迎来“小爆发”,电动装载机率先成为唯一列入协会统计的细分产品门类。“电动化”这一变量使原本趋于平静的装载机市场焕发新机,重新为人所重视。
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5月共计销售电动装载机(5吨)354台,5月单月销售90台。另据公开信息,造车新势力博雷顿一季度便售出电动装载机106台。
在政策和市场预期驱动双重导向下,电动装载机的市场需求开始逐渐释放。
有客户表示,“这东西就是给正规的工地或者工厂、搅拌站这些长年用铲车、施工地点相对固定且方便充电的场所用的,一年油费就剩小几十万了,用两年省的油费都够买个新的了,不要太划算。”
虽然起始销量很小,但我们能感受其前进的速度之快,而且预期来得更快。有实力的企业都希望占得先机,为将来可能的竞争变化做好准备。

品牌抢滩
在bauma China 2020上,徐工推出了XC918-EV、XC958-EV纯电动装载机,国机重工推出了950E型电动装载机,英轩重工推出了YX656EV纯电动装载机。柳工、临工和龙工等在2020年也分别实现了电动装载机的实验或者落地销售。
2022年伊始,三一推出SW956E电动装载机,随即厦工在5月发布G958EV电动装载机,柳工全新第二代电动装载机856H-EMAX在6月上市。
伴随电动装载机进入产业化实用阶段,市场端也不断迎来产品批量交付的捷报,6月27日,三一重机在品鉴会上一次完成交付近30台SW956E电动装载机。

(传统自主品牌在电动装载机方面的布局,据公开信息整理)
从产品布局来看,世界范围内其他地区销售的有限的电动化设备多集中在紧凑机型上,而中国对电动装载机的需求集中在更大吨位的产品上,目前5吨级电动装载机为市场主流,未来会进一步向6吨、7吨等中大吨位产品延伸和覆盖。6吨电动装载机产品序列中,有徐工XC968-EV和英轩重工 YX660EV两个型号。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国内电动装载机有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两种路线,纯电动装载机可选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市场上实际在售的多为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纯电动装载,其中又分双电机和三电机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
据了解,绝大多数品牌的电动装载机产品选用的双电机解决方案,而徐工XC968-EV应用的是无变速箱、三电机解决方案。不仅如此,徐工已经开始针对特定工况进行拖线式电动装载机和无人驾驶电动装载机的研发和试验,前者针对续航时间长的痛点,后者基于对未来无人化集群作业的前景审视。

在传统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之外,有外资也开始试水,入局电动装载机市场。卡特彼勒在华独资企业山工机械首款电驱装载机SEM658F,即将于今年7月在中国上市。山工机械知情人士表示:“我们对标的是国内企业,在高油价及高环保要求下,不开发电动装载机肯定会丧失市场机会。”
他山之石
在外资品牌中,装载机领域基本是超大型矿用装载机和小微型轮式装载机采用电驱动的布局。
小松旗下LeTourneau系列超大型矿用装载机多为电驱动,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国内最早曾于1985年引进其L-800机型用于抚顺西露天矿。2009年,内蒙古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引进一台L-1350用于装煤作业。
一些外资企业在混合动力装载机方面尝试的起始点,可以追溯到2014年左右。彼时,柳工、徐工等国企业刚开始电动化的研发与攻关。

2014年,日立建机前卫性地推出了首台电驱动的ZW220HYB-5B 混合动力装载机样机,之后山崎、沃尔沃、斗山均曾发布混合动力装载机的样机产品。2015年,约翰迪尔推出升级版电驱动644K Hybrid混合动力装载机,并投入市场。2018年,卡特彼勒混合动力机型988KXE首批装置下线,号称与不带电驱动的998K相比可节省多达25%的燃油
但是,所有这些中大吨位电(混)动装载机产品仍然处于培育发展阶段。相较之下,小型装载机的电动化市场则稍有领先。
除沃尔沃、威克诺森等主流品牌外,Schaeffer、GIANT等小众品牌均已推出小型纯电动装载机。

沃尔沃自称是第一家实现小型电动设备商业化的企业,于2018年沃尔沃推出LX2电动装载机原型机,2020年L25电动装载机问世,2021年L20电动装载机上市,L25机型已在法国和挪威等多地交付客户使用。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期间,沃尔沃建筑设备全球首展了LX03全自动电动轮式装载机概念机。
2022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展会上,斗山山猫推出了全球第一台没有液压系统的纯电动小型履带式装载机T7X CTL,该款产品的概念车曾在2020年的CONEXPO展上首发。
有业内人士表示,“外资品牌占据中大吨位市场的相对优势,其技术储备和规模化生产的先天优势是在那里的,想布局电动化随时都可以上产品线,但即使入局可能在价格上也竞争不过国内品牌。”与国内不同的是,在欧美等成熟市场,小微电动化产品的销售也是通过出租进行尝试的情况比较多。

竞争毫无疑问会向电动化市场蔓延,还是在国产品牌间进行,其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传统柴油产品市场,某品牌代理商直言:“今年各个品牌都在一窝蜂地上电动化,抢着给用户试用,内卷得快疯了。”
而国内电动装载机的发展不过几年时间,不管产品是否已经上市销售,仍处于起步阶段,有诸多技术壁垒未突破,同时面临不小的推广阻力。
企业必须做好充分的技术储备和产品储备,不能被动地顺应低碳减排的趋势。当务之急必须让客户(尤其是普通用户群体)切实感受并体验到电动化产品带来的性能上的根本改变和价值上的提升,而不是为了环保要求被动地选择电动化产品。
电动装载机的进击(上):比预期来得更快
匠客工程机械 评论(0)
来源:匠客工程机械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1-5月装载机共计销售53823台,挖掘机共计销售122333台,装载机与挖掘机规模在4:10左右。
不同于挖掘机等市场的火爆,装载机市场略显平淡,但其在散料装卸领域的优势很难被替代,关键需求相对稳定。此前,诸多业内人士在接受本刊采访时都认为中国装载机的年销量会稳定在10万台这个数量级上。
从2019年初露端倪,可能会深刻影响装载机行业的新的变量到2021年更加凸显,电动装载机产品迎来“小爆发”,电动装载机率先成为唯一列入协会统计的细分产品门类。“电动化”这一变量使原本趋于平静的装载机市场焕发新机,重新为人所重视。
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5月共计销售电动装载机(5吨)354台,5月单月销售90台。另据公开信息,造车新势力博雷顿一季度便售出电动装载机106台。
在政策和市场预期驱动双重导向下,电动装载机的市场需求开始逐渐释放。
有客户表示,“这东西就是给正规的工地或者工厂、搅拌站这些长年用铲车、施工地点相对固定且方便充电的场所用的,一年油费就剩小几十万了,用两年省的油费都够买个新的了,不要太划算。”
虽然起始销量很小,但我们能感受其前进的速度之快,而且预期来得更快。有实力的企业都希望占得先机,为将来可能的竞争变化做好准备。
品牌抢滩
在bauma China 2020上,徐工推出了XC918-EV、XC958-EV纯电动装载机,国机重工推出了950E型电动装载机,英轩重工推出了YX656EV纯电动装载机。柳工、临工和龙工等在2020年也分别实现了电动装载机的实验或者落地销售。
2022年伊始,三一推出SW956E电动装载机,随即厦工在5月发布G958EV电动装载机,柳工全新第二代电动装载机856H-EMAX在6月上市。
伴随电动装载机进入产业化实用阶段,市场端也不断迎来产品批量交付的捷报,6月27日,三一重机在品鉴会上一次完成交付近30台SW956E电动装载机。
(传统自主品牌在电动装载机方面的布局,据公开信息整理)
从产品布局来看,世界范围内其他地区销售的有限的电动化设备多集中在紧凑机型上,而中国对电动装载机的需求集中在更大吨位的产品上,目前5吨级电动装载机为市场主流,未来会进一步向6吨、7吨等中大吨位产品延伸和覆盖。6吨电动装载机产品序列中,有徐工XC968-EV和英轩重工 YX660EV两个型号。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国内电动装载机有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两种路线,纯电动装载机可选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市场上实际在售的多为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纯电动装载,其中又分双电机和三电机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
据了解,绝大多数品牌的电动装载机产品选用的双电机解决方案,而徐工XC968-EV应用的是无变速箱、三电机解决方案。不仅如此,徐工已经开始针对特定工况进行拖线式电动装载机和无人驾驶电动装载机的研发和试验,前者针对续航时间长的痛点,后者基于对未来无人化集群作业的前景审视。
在传统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之外,有外资也开始试水,入局电动装载机市场。卡特彼勒在华独资企业山工机械首款电驱装载机SEM658F,即将于今年7月在中国上市。山工机械知情人士表示:“我们对标的是国内企业,在高油价及高环保要求下,不开发电动装载机肯定会丧失市场机会。”
他山之石
在外资品牌中,装载机领域基本是超大型矿用装载机和小微型轮式装载机采用电驱动的布局。
小松旗下LeTourneau系列超大型矿用装载机多为电驱动,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国内最早曾于1985年引进其L-800机型用于抚顺西露天矿。2009年,内蒙古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引进一台L-1350用于装煤作业。
一些外资企业在混合动力装载机方面尝试的起始点,可以追溯到2014年左右。彼时,柳工、徐工等国企业刚开始电动化的研发与攻关。
2014年,日立建机前卫性地推出了首台电驱动的ZW220HYB-5B 混合动力装载机样机,之后山崎、沃尔沃、斗山均曾发布混合动力装载机的样机产品。2015年,约翰迪尔推出升级版电驱动644K Hybrid混合动力装载机,并投入市场。2018年,卡特彼勒混合动力机型988KXE首批装置下线,号称与不带电驱动的998K相比可节省多达25%的燃油
但是,所有这些中大吨位电(混)动装载机产品仍然处于培育发展阶段。相较之下,小型装载机的电动化市场则稍有领先。
除沃尔沃、威克诺森等主流品牌外,Schaeffer、GIANT等小众品牌均已推出小型纯电动装载机。
沃尔沃自称是第一家实现小型电动设备商业化的企业,于2018年沃尔沃推出LX2电动装载机原型机,2020年L25电动装载机问世,2021年L20电动装载机上市,L25机型已在法国和挪威等多地交付客户使用。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期间,沃尔沃建筑设备全球首展了LX03全自动电动轮式装载机概念机。
2022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展会上,斗山山猫推出了全球第一台没有液压系统的纯电动小型履带式装载机T7X CTL,该款产品的概念车曾在2020年的CONEXPO展上首发。
有业内人士表示,“外资品牌占据中大吨位市场的相对优势,其技术储备和规模化生产的先天优势是在那里的,想布局电动化随时都可以上产品线,但即使入局可能在价格上也竞争不过国内品牌。”与国内不同的是,在欧美等成熟市场,小微电动化产品的销售也是通过出租进行尝试的情况比较多。
竞争毫无疑问会向电动化市场蔓延,还是在国产品牌间进行,其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传统柴油产品市场,某品牌代理商直言:“今年各个品牌都在一窝蜂地上电动化,抢着给用户试用,内卷得快疯了。”
而国内电动装载机的发展不过几年时间,不管产品是否已经上市销售,仍处于起步阶段,有诸多技术壁垒未突破,同时面临不小的推广阻力。
企业必须做好充分的技术储备和产品储备,不能被动地顺应低碳减排的趋势。当务之急必须让客户(尤其是普通用户群体)切实感受并体验到电动化产品带来的性能上的根本改变和价值上的提升,而不是为了环保要求被动地选择电动化产品。
敬请关注 《工程机械与维修》&《今日工程机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工程机械与维修》与《今日工程机械》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