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2025工程机械绿智生态创新大会”在北京盛大举行。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行业盛会,聚焦于“绿智”“生态”“创新”三大关键词,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绿智”,即绿色与智能的深度融合,代表着工程机械行业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设备性能与工作效率,实现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则强调行业倡导构建绿色供应链,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而“创新”是驱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动力,涵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个层面,为工程机械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大会备受瞩目的“场景深耕”板块上,宁波镇海港埠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与信息部经理王宏锋发表了题为《港口智慧工程机械的使用现状及需求》的精彩主题演讲。

宁波镇海港埠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与信息部经理王宏锋
港口智慧化设备需求背景
追求美好生活:机器替代人
危险作业环境如港口高粉尘区域,人工操作风险高,机器替代可保障工人安全。高温环境作业效率低且易引发健康问题,机器可稳定作业,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推动:硬件与算法进步
硬件和算法的进步,特别是港口近几年在起重机方面的自动化成功案例,促使在传统工程机械方面寻求突破。
港口进行智慧化转型的工程机械
目前在部分港口,岸桥已经实现远程操作,龙门吊也成功实行自动化改造。从成功案例的研制路线来看,一般分为远程控制、自主操作加人工辅助、完全自主三步进行。
作为设备使用方,客户会有一些困惑与原因。在港口智慧化工程机械使用过程中,设备没有自主功能,仅仅是遥控;司机遥控和实际控制差别较大,效率最高只能达到60%~80%;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减员,只是人员从前端到了后端,而设备成本大大增加。
探究上述困惑,有以下原因:作业环境复杂,没有可以明确规划的标准路线和标准工况,也没有可参考的算法;机构性能的不完善,设备不具备感知、反馈功能,更没有自主功能;没有完善的配套后台支持系统。
港口对工程机械的核心需求

智能高效:初期提供与机上环境相似的后台操作环境,实现环境监控、设备状态监控、故障诊断、远程自动化操作,达到人工机上操作相同的效率。
低耗可靠:优化设计,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和能源利用率,降低设备故障率。
绿色环保:采用安全新能源(如电动、氢能)减少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应用场景:吊装、清舱、堆高、装车等场景。
行业技术路线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对于港口工程机械自动化改造,目前有以下几点共识: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设备可以监测负载、温度、压力、震动等关键参数,以及机构的各个位置状态并将数据传输至后台。
人工智能算法的建立和优化:使得工程机械能够自主学习和优化作业策略。逐步使用多变的作业环境。
新型通讯技术应用:5G、WiFi等,可以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并在需要时快速响应调整参数,确保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
智慧后台系统的建设:根据实时数据优化设备的作业顺序和时间安排。
自动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系统+环境规划+设备”三者的结合。“让马跑的路必须是马路,不能是牛的道路”,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厂家和系统设计厂家可以提出一个整体的方案,与港口企业进行交流,来影响与规划港口的建设。
2025 CM GIEI | 王宏锋:港口智慧工程机械的使用现状及需求
匠客工程机械 评论(0)
来源:匠客工程机械
2025年3月31日,“2025工程机械绿智生态创新大会”在北京盛大举行。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行业盛会,聚焦于“绿智”“生态”“创新”三大关键词,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绿智”,即绿色与智能的深度融合,代表着工程机械行业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设备性能与工作效率,实现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则强调行业倡导构建绿色供应链,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而“创新”是驱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动力,涵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个层面,为工程机械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大会备受瞩目的“场景深耕”板块上,宁波镇海港埠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与信息部经理王宏锋发表了题为《港口智慧工程机械的使用现状及需求》的精彩主题演讲。
宁波镇海港埠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与信息部经理王宏锋
港口智慧化设备需求背景
追求美好生活:机器替代人
危险作业环境如港口高粉尘区域,人工操作风险高,机器替代可保障工人安全。高温环境作业效率低且易引发健康问题,机器可稳定作业,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推动:硬件与算法进步
硬件和算法的进步,特别是港口近几年在起重机方面的自动化成功案例,促使在传统工程机械方面寻求突破。
港口进行智慧化转型的工程机械
目前在部分港口,岸桥已经实现远程操作,龙门吊也成功实行自动化改造。从成功案例的研制路线来看,一般分为远程控制、自主操作加人工辅助、完全自主三步进行。
作为设备使用方,客户会有一些困惑与原因。在港口智慧化工程机械使用过程中,设备没有自主功能,仅仅是遥控;司机遥控和实际控制差别较大,效率最高只能达到60%~80%;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减员,只是人员从前端到了后端,而设备成本大大增加。
探究上述困惑,有以下原因:作业环境复杂,没有可以明确规划的标准路线和标准工况,也没有可参考的算法;机构性能的不完善,设备不具备感知、反馈功能,更没有自主功能;没有完善的配套后台支持系统。
港口对工程机械的核心需求
智能高效:初期提供与机上环境相似的后台操作环境,实现环境监控、设备状态监控、故障诊断、远程自动化操作,达到人工机上操作相同的效率。
低耗可靠:优化设计,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和能源利用率,降低设备故障率。
绿色环保:采用安全新能源(如电动、氢能)减少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应用场景:吊装、清舱、堆高、装车等场景。
行业技术路线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对于港口工程机械自动化改造,目前有以下几点共识: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设备可以监测负载、温度、压力、震动等关键参数,以及机构的各个位置状态并将数据传输至后台。
人工智能算法的建立和优化:使得工程机械能够自主学习和优化作业策略。逐步使用多变的作业环境。
新型通讯技术应用:5G、WiFi等,可以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并在需要时快速响应调整参数,确保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
智慧后台系统的建设:根据实时数据优化设备的作业顺序和时间安排。
自动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系统+环境规划+设备”三者的结合。“让马跑的路必须是马路,不能是牛的道路”,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厂家和系统设计厂家可以提出一个整体的方案,与港口企业进行交流,来影响与规划港口的建设。
敬请关注 《工程机械与维修》&《今日工程机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工程机械与维修》与《今日工程机械》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