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微信
工程机械与维修 今日工程机械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新”基建席卷而来,民间投资走上舞台

匠客工程机械 评论(0)

来源:匠客工程机械

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全国新一轮项目投资开工热潮即将启动。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受到疫情影响而明显下滑,出口也受海外疫情形势的影响,只有通过投资才可以缓解经济指标的压力。根据机构测算,今年基建投资增速要在7%-9%之间,才能完成5.5%的经济指标。

在此情况下,拉动内需的必要性提升,基建可能成为2020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基建投资相比于消费拉动经济的效果更直接,见效速度也较快。并且我国中西部地区、新农村等地区还有较大需求空间,这也为基建投资的增长提供了机会。

截至3月1日,包括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南、云南、四川、重庆、宁夏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这份投资清单共包括10326个项目,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另有8个省份公布了年度投资额,合计约2.79万亿元。

此外,尚未公布项目投资计划地区,正在加快谋划储备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如安徽要求各地抓紧申报2020年省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贵州要求各地于2月14日前报送第一批储备项目。

其实,从去年四季度基建投资就已开始发力,加之目前工作重心是抗疫情和稳增长并重,预计地方还将陆续出台稳投资项目,以应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

在多地公布的重大项目投资清单中,无论是东部地区经济大省,还是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西部省份,都加大了与疫情相关项目的投资。

比如,广东省将针对此次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环保、农村基础设施等领域短板,抓紧谋划储备一批新的项目,补充纳入今年的重点项目计划统一管理;江苏省安排了10个民生项目,年度计划投资958亿元,特别是为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新增安排了南京市第二医院(省传染病医院)扩建等公共卫生项目;甘肃省发改委在较短时间内集中研究谋划了医疗卫生、应急管理、物资储备、冷链物流等领域补短板项目将近100个。

|| “新”基建来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2月28日发布震动业内的报告《是该启动“新”一轮基建了》,提出“其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基建,新基建”。

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新”。未来“新”一轮基建主要应有四“新”:

一是新的地区。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60.6%,而发达国家平均约80%,中国还有很大空间,城镇化的人口将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71%时,新增2亿城镇人口的80%将集中在19个城市群,60%将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7个城市群,未来上述地区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严重短缺。

二是新的主体。要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项目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

三是新的方式。基建投资方式上要规范并推动PPP,避免明股实债等,引进私人资本提高效率,拓宽融资来源。

四是新的领域。调整投资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创新稳增长,发展创新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投资方向已定,那么钱从哪来?

从已披露的信息看,不少地方的项目投资额较往年有所上浮。与2019年相比,重庆2020年重大建设项目个数、总投资均提高30%以上,特别是新开工项目个数、总投资分别提高近70%和40%。江苏年度计划投资5410亿元,比上年增加80亿元。

地方政府获取项目资金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财政拨付;二是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目前大概占到45-50%的比重。其中后者主要包括一般债、专项债,平台债、平台贷,PPP等。

但现在财政收入和基金收入下降,地方政府财力本就吃紧,预计财政资金空间有限,接下来就看融资渠道的空间有多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需求可能是无限的,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有限的,有效合理配置稀缺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建投资不仅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更是一种关系民生福祉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要量力而行、可持续,更要尊重市场规律和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规律。”

据悉,为多渠道筹措资金,北京市明文规定,以民间投资为主的社会投资项目投资占比不低于70%。山西省则联合国开行山西分行建立了战疫情稳投资补短板专项,确保项目能贷应贷尽贷。

政府以新基础设施为底层构建一个全新的经济生态,其中民间投资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市场和企业将面对更多的挑战,而政府也要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个过程。政府退后一步,市场职能才能进一步绽放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敬请关注 《工程机械与维修》&《今日工程机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工程机械与维修》与《今日工程机械》官方微信

发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