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力重工TL885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将非公路宽体自卸车运距范围从500m-5km拓展到了500m-10km,拓展了宽体自卸车的应用场景,满足了大型矿山对运输设备的苛刻需求。2020年销售1430台,市场占有率57%。荣获“2021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市场表现金奖。
这是同力重工继TL855 、TL875产品获此殊荣之后,第三次荣获此项殊荣。那么,同力重工TL885宽体车具备哪些技术优势从而能够脱颖而出?同力重工宽体自卸车深受市场和用户青睐的背后,同力重工在提升用户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又有哪些支持?
本期《总监说机》,同力重工技术中心副主任 王永 与大家一起分享。
同力重工TL885宽体车如何提升承载力和出勤率?
王永:TL885是同力重工继TL855以及TL875以后的又一个爆款产品,是同力重工基于同力工法又一次大胆实践与创新,是我们坚持传承与创新,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优秀产物。
随着矿山施工工艺的进步,针对安全、高效、可靠、环保这些特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这使得我们要有更科学更高效的评价体系来保障这些指标的达成。比如说,像我们通过大承载能力的零部件开发及应用,比如说车桥这一块,比如说轮胎,极大的提升了产品的承载能力,也使得单车的承载能够达到公路车的两倍,这是为了完成效率提升最关键的一环。
为了完成技术上的突破,对工况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我们知道这些工况对系统总成影响的权重是多少,同时也知道这些权重在设计输入的时候,也作为一个量化的使用,保证在设计的时候通过先检验产品能否满足要求,这就构成了解决大承载和可靠性提高,出勤率的提高,使我们这种关键技术得以形成。
可以看到TL885产品的亮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继承与创新,这个产品的研制有我们提出来的一些关键的点,比如说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液压转向及举升独立控制系统,保障了产品的高效,研制了我们第4代宽视野的驾驶室,采用了更舒适的驾驶室悬置。
第二、采用了独立知识产权的前保险杠加防撞梁结构,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同时搭载了同力重工自主研发信息管理系统——智能矿山管理系统TIMS2.0。这款产品类似于我们的车联网系统,他可以实时的掌握车辆和用户的信息,为智能矿山建设提供设备运行的信息化和为智能化管理提供一些基础。
高承载性,我们采用了25t前桥,40t的中后桥,主要和我们的合作方汉德车桥一起来做的产品,保证大承载和扭矩输入。悬架系统采用了大轴径的免维护平衡悬架系统,在传动系统,采用了双中间轴的单箱变速器和三层梁结构的车架系统,实现了高承载,整车装载质量达到了70t以上。
第三、提质降耗这一块,优化了传统系统的匹配设计,保证了单车运能在提升16%以上的基础,能耗基本不变,产品的出勤率超过了90%,综合效益比同类的产品遥遥领先。
同力重工如何从产品层面提升用户市场竞争力?
王永:从这个行业开创16年以来,同力公司也形成了一些简单而朴素的一些认识,这种认识主要是单方运营成本一直在降低,但参与这种企业的能力和实力却在逐步的增强。那么我们归结出了一个道理,这是一个通过效率提升可以实现施工单位强者恒强的一个过程。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想存活下来,我们的产品要守着安全环保的边界,不断提升产品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这一路径一直在前行。这也不仅成就了我们,也成就了我们的客户。
那么就产品本身而言,同力重工一直秉承量身定制、专业打造和特色服务的公司理念,产品从研发的初期,到确定目标用户与用户的紧密沟通,实际工况的考察,在整个的产品生命周期一直围绕着用户,始终不脱离用户,这就是我们产品本身,同力重工在非公路道路多年的从业经验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加持,使我们产品的继承性得到了很好的延续,技术的迭代得到有效的把握,这也是我们同力产品得到用户认可的一个关键因素。
站在用户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同力重工的多年来的目标一直是坚持做中国最经济实用的非公路用车,它的每一款产品的诞生都是将用户的用车成本最优化,持续的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特别是同力重工专业的技术团队,他可以从用户的购车前到购车后持续的技术跟踪交流,保证车辆在全生命周期的特色服务,始终坚持为客户守着安全和环保边界前提下,不断通过技术的创新迭代,设备的运行效率的一些提高,降低设备运营成本。比如大型化,比如我们的电动化,以及我们的无人化都是为这个目标及具体的方案和措施来实施的。
那么我们内部把这种过程称之为客户持续提升产品价值,这些都是我们超前一步的,积极为客户探索,或者说布局一些产品。因此我们客户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总能从我们的产品序列里面,或者从我们公司获取更多的技术支持,久而久之,我们与我们的客户,建立了一个更加长远更加广泛的一个合作模式,也使得我们有更多的市场机会。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用户也能在这种合作中提升他自身的竞争力。
总监说机丨同力重工王永:深耕市场需求 助力用户竞争力提升
匠客工程机械 评论(0)
来源:匠客工程机械
同力重工TL885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将非公路宽体自卸车运距范围从500m-5km拓展到了500m-10km,拓展了宽体自卸车的应用场景,满足了大型矿山对运输设备的苛刻需求。2020年销售1430台,市场占有率57%。荣获“2021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市场表现金奖。
这是同力重工继TL855 、TL875产品获此殊荣之后,第三次荣获此项殊荣。那么,同力重工TL885宽体车具备哪些技术优势从而能够脱颖而出?同力重工宽体自卸车深受市场和用户青睐的背后,同力重工在提升用户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又有哪些支持?
本期《总监说机》,同力重工技术中心副主任 王永 与大家一起分享。
同力重工TL885宽体车如何提升承载力和出勤率?
王永:TL885是同力重工继TL855以及TL875以后的又一个爆款产品,是同力重工基于同力工法又一次大胆实践与创新,是我们坚持传承与创新,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优秀产物。
随着矿山施工工艺的进步,针对安全、高效、可靠、环保这些特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这使得我们要有更科学更高效的评价体系来保障这些指标的达成。比如说,像我们通过大承载能力的零部件开发及应用,比如说车桥这一块,比如说轮胎,极大的提升了产品的承载能力,也使得单车的承载能够达到公路车的两倍,这是为了完成效率提升最关键的一环。
为了完成技术上的突破,对工况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我们知道这些工况对系统总成影响的权重是多少,同时也知道这些权重在设计输入的时候,也作为一个量化的使用,保证在设计的时候通过先检验产品能否满足要求,这就构成了解决大承载和可靠性提高,出勤率的提高,使我们这种关键技术得以形成。
可以看到TL885产品的亮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继承与创新,这个产品的研制有我们提出来的一些关键的点,比如说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液压转向及举升独立控制系统,保障了产品的高效,研制了我们第4代宽视野的驾驶室,采用了更舒适的驾驶室悬置。
第二、采用了独立知识产权的前保险杠加防撞梁结构,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同时搭载了同力重工自主研发信息管理系统——智能矿山管理系统TIMS2.0。这款产品类似于我们的车联网系统,他可以实时的掌握车辆和用户的信息,为智能矿山建设提供设备运行的信息化和为智能化管理提供一些基础。
高承载性,我们采用了25t前桥,40t的中后桥,主要和我们的合作方汉德车桥一起来做的产品,保证大承载和扭矩输入。悬架系统采用了大轴径的免维护平衡悬架系统,在传动系统,采用了双中间轴的单箱变速器和三层梁结构的车架系统,实现了高承载,整车装载质量达到了70t以上。
第三、提质降耗这一块,优化了传统系统的匹配设计,保证了单车运能在提升16%以上的基础,能耗基本不变,产品的出勤率超过了90%,综合效益比同类的产品遥遥领先。
同力重工如何从产品层面提升用户市场竞争力?
王永:从这个行业开创16年以来,同力公司也形成了一些简单而朴素的一些认识,这种认识主要是单方运营成本一直在降低,但参与这种企业的能力和实力却在逐步的增强。那么我们归结出了一个道理,这是一个通过效率提升可以实现施工单位强者恒强的一个过程。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想存活下来,我们的产品要守着安全环保的边界,不断提升产品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这一路径一直在前行。这也不仅成就了我们,也成就了我们的客户。
那么就产品本身而言,同力重工一直秉承量身定制、专业打造和特色服务的公司理念,产品从研发的初期,到确定目标用户与用户的紧密沟通,实际工况的考察,在整个的产品生命周期一直围绕着用户,始终不脱离用户,这就是我们产品本身,同力重工在非公路道路多年的从业经验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加持,使我们产品的继承性得到了很好的延续,技术的迭代得到有效的把握,这也是我们同力产品得到用户认可的一个关键因素。
站在用户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同力重工的多年来的目标一直是坚持做中国最经济实用的非公路用车,它的每一款产品的诞生都是将用户的用车成本最优化,持续的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特别是同力重工专业的技术团队,他可以从用户的购车前到购车后持续的技术跟踪交流,保证车辆在全生命周期的特色服务,始终坚持为客户守着安全和环保边界前提下,不断通过技术的创新迭代,设备的运行效率的一些提高,降低设备运营成本。比如大型化,比如我们的电动化,以及我们的无人化都是为这个目标及具体的方案和措施来实施的。
那么我们内部把这种过程称之为客户持续提升产品价值,这些都是我们超前一步的,积极为客户探索,或者说布局一些产品。因此我们客户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总能从我们的产品序列里面,或者从我们公司获取更多的技术支持,久而久之,我们与我们的客户,建立了一个更加长远更加广泛的一个合作模式,也使得我们有更多的市场机会。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用户也能在这种合作中提升他自身的竞争力。
敬请关注 《工程机械与维修》&《今日工程机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工程机械与维修》与《今日工程机械》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