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世界上,只要有“场”的地方,如战场、商场、考场、赛场、官场、情场;就一定有“争”,如战争、竞争、斗争、纷争;只要有“争”的地方,就一定有“策”,如政策、计策、鞭策、画策、妙策;只要有“策”的地方,就一定有“略”,如战略、策略、韬略、方略、胆略、武略、大略等等不一而足。
从以上这些神奇的“词汇”,我们就能知道不懂“策略”和“战略”,是无法在充满“竞争”和“斗争”的各种“场”里生存的。
怪不得毛泽东曾意味深长地深刻地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井冈山的斗争》,是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
此刻,距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后上井冈山,刚刚一年多一点的时间。
就是在这么一年多的时间里,善于总结的毛泽东,不但在1928年5月总结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十六字诀”,而且又在1928年11月25日写给中央的《井冈山的斗争》中,对军事武装割据,提出了一整套“策略”和“战略”,为红军、地方政权、地方武装、党的生存发展等,提出了一整套科学的解决方案,如果再加上此后一年撰写的《古田会议决议》,毛泽东一生的全部军事战略思想,由此发轫发展并发扬光大。
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首先,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是需要外部客观条件的。那就是“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
战略是组织能力与环境动态匹配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引导组织能力发展。没有对外部环境条件的精准把握,所有的战略和策略都是“扯淡”。
第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是需要内部主观能力的。有很好的群众,有很好的党,有相当力量的红军,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毛泽东的这些分析不是“理论”的,而是基于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实践”的。
自从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SWOT”战略分析框架以来,无数的组织、企业和咨询公司,都在使用这种战略分析方法,但在分析的深刻、准确和水平上,至今无人能与毛泽东比肩。更何况,毛泽东在创造使用“SWOT”战略分析框架的时间上,比美国学者提出这一理论早了30、40年。
第三,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策略的。毛泽东说,在统治阶级政权的“暂时稳定的时期”和“破裂的时期”,割据地区对四围统治阶级必须采取不同的战略。
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破裂时期,我们的战略可以比较地冒进,用军事发展割据的地方可以比较地广大。但是,在统治阶级政权比较稳定的时期,我们的战略必须是逐渐地推进的。这时在军事上最忌分兵冒进,在地方工作方面(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发展党,组织地方武装)最忌把人力分得四散。各地许多小块红色区域的失败,不是客观上条件不具备,就是主观上策略有错误。至于策略之所以错误,全在未曾把统治阶级政权暂时稳定的时期和破裂的时期这两个不同的时期分别清楚。
企业的经营也是如此,有环境比较顺利的时期,有环境比较困难的时期,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要掌握“节奏”。无数企业失败,不是科技研发失败,不是产品和服务没有销路,而是由于对外部环境产生了误判,在不该激进的错误的时间地点下采取了“冒进”政策,从而导致“现金流崩断”而失败的。
第四,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是需要稳定的“根据地”的。为了纠正某些同志不喜欢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只喜欢采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的错误,毛泽东曾用形象的比喻说,一个人不能只有两条腿,不能只会走路,人还需要“屁股”,当走累的时候需要“坐下来”休息好再走。“屁股”,就是坚固的“根据地”。
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科学的业务安排是“核心业务”、“成长业务”、“种子业务”三重业务要实现动态平衡的。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所谓的“核心业务”,就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据地”。
在企业经营中,常常犯的战略错误有,一是核心业务不够突出和强大,“根据地”不牢固,过于强调多元化,一旦出现风吹草动,由于缺少核心业务强大现金流的支持,企业战略逻辑崩盘。二是固守核心业务,不能在稳固住核心业务后,适时开拓成长业务和种子业务,使企业的持续发展丧失机遇和条件。
第五,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是需要掌握住战略节奏的。在如何掌握好战略节奏问题,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说的非常精彩:
我们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和敌人斗争四个月之久,使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众政权的组织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一天壮大,原因就在于湘赣边界的共产党(地方的党和军队的党)的政策是正确的。
当时党的特委和军委的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正规军队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
“波浪式的推进”,这就叫战略节奏。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不是一条笔直的直线,而是“波浪式”的曲线。同时,在“波浪式”前进中,事物发展还往往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把控不住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懂得“波浪式”推进的方法,掌控不住战略发展的“节奏”,那么胜利往往是“暂时的”昙花一现,战略崩盘和失败就一定是必然的。
跟毛泽东学战略•井冈山的斗争
匠客工程机械 评论(0)
来源:匠客工程机械
在这世界上,只要有“场”的地方,如战场、商场、考场、赛场、官场、情场;就一定有“争”,如战争、竞争、斗争、纷争;只要有“争”的地方,就一定有“策”,如政策、计策、鞭策、画策、妙策;只要有“策”的地方,就一定有“略”,如战略、策略、韬略、方略、胆略、武略、大略等等不一而足。
从以上这些神奇的“词汇”,我们就能知道不懂“策略”和“战略”,是无法在充满“竞争”和“斗争”的各种“场”里生存的。
怪不得毛泽东曾意味深长地深刻地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井冈山的斗争》,是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
此刻,距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后上井冈山,刚刚一年多一点的时间。
就是在这么一年多的时间里,善于总结的毛泽东,不但在1928年5月总结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十六字诀”,而且又在1928年11月25日写给中央的《井冈山的斗争》中,对军事武装割据,提出了一整套“策略”和“战略”,为红军、地方政权、地方武装、党的生存发展等,提出了一整套科学的解决方案,如果再加上此后一年撰写的《古田会议决议》,毛泽东一生的全部军事战略思想,由此发轫发展并发扬光大。
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首先,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是需要外部客观条件的。那就是“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
战略是组织能力与环境动态匹配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引导组织能力发展。没有对外部环境条件的精准把握,所有的战略和策略都是“扯淡”。
第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是需要内部主观能力的。有很好的群众,有很好的党,有相当力量的红军,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毛泽东的这些分析不是“理论”的,而是基于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实践”的。
自从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SWOT”战略分析框架以来,无数的组织、企业和咨询公司,都在使用这种战略分析方法,但在分析的深刻、准确和水平上,至今无人能与毛泽东比肩。更何况,毛泽东在创造使用“SWOT”战略分析框架的时间上,比美国学者提出这一理论早了30、40年。
第三,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策略的。毛泽东说,在统治阶级政权的“暂时稳定的时期”和“破裂的时期”,割据地区对四围统治阶级必须采取不同的战略。
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破裂时期,我们的战略可以比较地冒进,用军事发展割据的地方可以比较地广大。但是,在统治阶级政权比较稳定的时期,我们的战略必须是逐渐地推进的。这时在军事上最忌分兵冒进,在地方工作方面(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发展党,组织地方武装)最忌把人力分得四散。各地许多小块红色区域的失败,不是客观上条件不具备,就是主观上策略有错误。至于策略之所以错误,全在未曾把统治阶级政权暂时稳定的时期和破裂的时期这两个不同的时期分别清楚。
企业的经营也是如此,有环境比较顺利的时期,有环境比较困难的时期,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要掌握“节奏”。无数企业失败,不是科技研发失败,不是产品和服务没有销路,而是由于对外部环境产生了误判,在不该激进的错误的时间地点下采取了“冒进”政策,从而导致“现金流崩断”而失败的。
第四,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是需要稳定的“根据地”的。为了纠正某些同志不喜欢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只喜欢采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的错误,毛泽东曾用形象的比喻说,一个人不能只有两条腿,不能只会走路,人还需要“屁股”,当走累的时候需要“坐下来”休息好再走。“屁股”,就是坚固的“根据地”。
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科学的业务安排是“核心业务”、“成长业务”、“种子业务”三重业务要实现动态平衡的。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所谓的“核心业务”,就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据地”。
在企业经营中,常常犯的战略错误有,一是核心业务不够突出和强大,“根据地”不牢固,过于强调多元化,一旦出现风吹草动,由于缺少核心业务强大现金流的支持,企业战略逻辑崩盘。二是固守核心业务,不能在稳固住核心业务后,适时开拓成长业务和种子业务,使企业的持续发展丧失机遇和条件。
第五,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是需要掌握住战略节奏的。在如何掌握好战略节奏问题,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说的非常精彩:
我们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和敌人斗争四个月之久,使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众政权的组织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一天壮大,原因就在于湘赣边界的共产党(地方的党和军队的党)的政策是正确的。
当时党的特委和军委的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正规军队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
“波浪式的推进”,这就叫战略节奏。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不是一条笔直的直线,而是“波浪式”的曲线。同时,在“波浪式”前进中,事物发展还往往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把控不住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懂得“波浪式”推进的方法,掌控不住战略发展的“节奏”,那么胜利往往是“暂时的”昙花一现,战略崩盘和失败就一定是必然的。
敬请关注 《工程机械与维修》&《今日工程机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工程机械与维修》与《今日工程机械》官方微信